亚太说:机器人产业三大瓶颈有待突破
发布时间:2016-02-02 17:13:17
随着去年5月《中国制造2025》公布,规划背后蕴含的“互联网+制造业”智能生产模式带来了大量新型产业机遇,机器人无疑是其中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。但是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了不少难题,济南亚太机器人认为目前主要有3个方面难易突破。
据国际机器人协会统计,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27%,其中中的销量增长了54%,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,此外,未来面向家庭和个人的服务机器人将超越工业机器人,成为中国下一个爆发式增长的机器人市场。
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徐方说,《中国制造2025》在我国机器人产业“大国转强”方面提供了非常好的历史机遇,机器人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,可以催生新的制造模式,是制造业变革的一次机遇。但徐方等也提出,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在各方面还是存在制约发展的问题。
一是技术与成本相互制约。目前,我国机器人产业虽已形成了包含硬件、软件的全产业链,但一些关键部件仍然需要依靠进口来完成,四大关键技术是计算、视觉、语音和驱动,目前国内只有语音领域不逊于国际先进水平,其他方面与国外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
二是工业化检测缺失,制约机器人产业量产。“例如以前让机器人拿起一个杯子,它能够拿起来就算成功,这是一种定性的测试。”陈小平说,“但要达到量产,除了定性测试外还必须引入定量的工业化、标准化检测。”如一款机器人下线后,可以让机器自动对它的性能进行精准测试,量产才成为可能,而目前这一检测的技术和标准在国内仍是空白。
三是大部分企业资本运作不够完善。“资金支持方面主要还是企业承担,而企业本身还在生产,现金流有限,没有资本的介入,人力、物力保障都跟不上,推进速度太慢了!”董二宝无奈地说。
“创新才是促进中国机器人产业增长的关键所在,还需要完善的生态系统合作来支持市场的持续增长。”英特尔公司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倪健安说。在这一方面济南亚太机器人深表赞同!
因此济南亚太机器人也在呼吁,突破软性技术标准。李伯基等说,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快研究技术标准、质量标准、安全标准,以及后期应用标准,使机器人产业发展更统一、更健康。